Hi:欢迎来到www。57365。com

全部学科分类


主页 > 免费论文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 >

浅谈生态文明的实践伦理

作者:admin2014-11-17 15:58阅读:文章来源:未知

       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贯穿人类文明史册的一条主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行为都是与经济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人类秉承“人定胜天”的理念,不断运用科学技术探索、开发、利用自然。然而,在商业利润的诱惑和驱动下,人类毫无节制地对自然进行掠夺式开发,结果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霍克海默与阿多尔诺在《启蒙辩证法》中就曾经指出:“人类进行毁灭的能力是如此之大,如果这种毁灭力实现了,整个地球就会成为一片空地,或者人类自身相互吞尽,或者人类食尽地球上全部动物和植物,如果地球符合一种著名论断还有足够的生命力的话,万物就会从最低的阶段重新开始。哈贝马斯认为,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根据合理的科学论证对自然展开大肆掠夺,而实际上却遭到了自然的无情报复。

  一、问题的提出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的实践活动应遵循人、社会、自然之间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以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和谐共生、全而发展、良性循环、持续繁荣为宗旨的一种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之所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因为它以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为首要前提,以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为基本内涵,以引导人们走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着眼点,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在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在反思现代工业文明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对立的基础上,以生态学规律为基础,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从物质、制度和精神观念三个层而进行改善,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目的。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后取得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理念以及道路模式方面的重大进步。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问题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严重问题之一。而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纷纷探索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揭示生态危机的实质,寻找消除生态危机的途径。生态文明思想以其在人类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而令世人关注。生态文明的产生与迅速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人与自然的冲突甚至对立,酿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这是生态文明思潮崛起的社会经济根源,而西方的绿色运动则是促使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当代西方生态学、系统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等学说,则为生态文明的兴起提供了理论支撑。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的无限扩大是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控制着地球上的大部分自然资源,并对全球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由此引发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直接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对全球自然资源的掠夺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占世界人口2600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消耗了世界75%的资源”;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全球扩张导致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排放的工业废气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3,生产所带来的大量废气、污水、尘埃、噪声、废物、辐射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不仅如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将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造成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进一步恶化,进而造成全球性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生态危机。

  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恶化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描述世界生态恶化的严重事实,力图引起世人对这一问题的警觉。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文明能够创造出这种手段,不仅可以摧毁一个城市,甚至能够毁灭整个地球。”罗马俱乐部则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对人类现有的发展速度提出了质疑,该报告认为,如果按照现有的消耗速度使用地球上的不可更新资源(石油、煤炭和矿藏)和可更新资源(肥沃土地、清洁水和森林),那么,整个生态系统在未来的某一阶段就会陷入崩溃。生态问题己经成为全球化的问题,这一切让人们产生强烈的紧张感和危机感,迫使人们考虑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寻找解决的办法。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理念便应运而生了。

  二、实践理性为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合理的理论视野与实践准则

  从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上讲,虽然它内在地蕴含着一种整体性,并且人本身也是一种追寻整体性的存在物,但是人类的整体性己经被人类自己破坏得面目全非了。人类正处于一系列可怕的分裂状态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现在却成了几乎全而对立的排斥关系。以近代机器大生产为主要标志的工业文明把人类社会推到了历史上极为丰饶的发达阶段,然而,这种建立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资本的逻辑”之上,并且把人类视为自然的主人,向自然无限索取、不加补偿的文明图式所带给人类的并非全是福音。随着工业文明不断向全球推进,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问题己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人类的骄傲、狂妄和自大,必然会把人类实践引入歧途,并最终演化成自我埋葬的力量。

  (一)实践理性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对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理性指导

  20世纪以来,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终于使人类开始从“天地万物,唯我独尊”的迷狂中醒悟过来。人们发现,己经深深陷入生态危机泥潭的人类迫切需要树立能够平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全新的生存意识,重新理解人类实践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使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成为当代人类拯救自己的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生态危机集中地反映了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实践理性是多么不合理,人类对这种不合理的实践理性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就是促使了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而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过程中,当人类把实践理性所特有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相统一,或把正当性与正确性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到当代人处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时,就能够使我们具有一种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与完善的实践准则。

  实践理性最关心的问题是“应当如何”以及“如何实现应当”,所以人类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实践理性应有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有机统一。“在人与自然之间理应存在着伦理关系,人不过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道德地’对待自然。生态伦理的主体不应仅仅是人,还应包含自然在内,人不过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大自然中的其他存在物也具有内在价值,其他生命的存在和生态系统的完整也是环境道德的相关因素,因此,人对非人类存在物也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这种义务不能还原或归结为对人的义务”。在整个自然界的生物系统中,人与其他动物一样,只是众多物种中的一种,人并没有自己的特殊的价值,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平等的价值。

  生态文明的实践理性原则不但体现了人对宇宙万物的道德意识,而且也体现了人对自身及其所处的生存环境的“自我意识”,还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活的、完整的、终极的生存关怀。它所关怀的是人类社会与整个自然世界整体的善恶与美丑的价值关系。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热爱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赞扬大自然的壮美、感激大自然的恩惠,倡导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进的伦理思想,倡导生态善恶观、生态良知、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的道德行为新准则。人类要从更深层而上意识到所而临的生态危机是由人类自身的盲目和无知造成的。自然己经给予人类无私的奉献,反过来,人类应当热爱自然、呵护自然、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生态文明的实践理性不是来自外在的制度和规范,也不是来自他人的强制,而是来自人类自身的一种生活状态,来自人的一种存在意义。它不仅仅让人类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创造一种“生命的深度”。生态文明实践理性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人类的美好向往或远大理想,体现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应有”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关怀,是人对自我生命的新创造、新体验,是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新阐释。

  (二)实践理性的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原则是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只有坚持实践理性的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原则,才能促进整个生态系统共同发展。人类在利用大自然时应当保护大自然本身的完整性和生机活力,这意味着人类必须向自然界敞开胸怀,倾听自然的声音。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都应该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善待大自然。人类以及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需要一个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都需要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环境不仅是有价值的,而且是人类的“共有资产”。因此,任何人对环境的破坏都会侵犯他人的利益,是违背社会公益的极不道德的行为。在生态危机全球化的今天,恢复全球生态环境的平衡,把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控制在地球允许的生态阀值内,并使全球的生态恶性循环向良性方向调控,己成为人类共同应承担起的义不容辞的生态道义责任。人类要想消除因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而带来的生态灾难,就必须承担对整个自然界和自己创造的人类社会应负有的最高的社会道德义务和责任,就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的伦理思想,善待自然,合理而有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使人类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所以,要维持生态平衡,就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共赢的思维模式,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通过共赢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谐。

  三、和谐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的伦理导向作用

  和谐的本质是共同发展,只有关系和谐,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英语:Sustainable Development,缩写:SD)或永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要以和谐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为伦理导向。

  (一)和谐发展观的伦理导向作用

  失衡是发展之天敌,走出失衡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回归和谐。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谐发展观。和谐发展观的宗旨是“将非生物生物化,生物人格化”,将人和自然看作一个有机的复合系统,把人类的伦理法则及生命法则扩展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去,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此解决人与自然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或冲突。

  生态文明的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观的伦理导向作用是倡导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和谐发展观要求人们用生态的眼光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注重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谐的伦理观念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人与自然环境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人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以便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时,能够有一个最基本的价值标准作为依据,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利益时,既能看到自然的外在价值(工具价值),又能看到其所存在的内在价值。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价值、利益和权利等不是人类所专有的特性,自然同样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关心人类本身的利益,也要兼顾自然界中各物种的利益。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伦理支持。中国儒家的生态智慧核心是德性,主张“天人合一”,并且肯定人、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以及天地万物存在的内在价值,主张用仁爱之心对待自然,讲究人伦天道化与天道人伦化。中国道教之生态智慧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以敬畏万物的方式来完善自我生命的完整性。道家所提出的“道法自然”强调人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的基本准则。中国佛教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的过程中追求自我解脱,并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本真来完成自我认知,提升生命的价值。人和万物之间的融合是佛性的统一,它认为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权。整个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只有多种不同事物彼此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才能使世间万物得以生长、发展,反之,则难以为继。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导向作用

  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只有以可持续发展观为伦理导向,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它要求生态、经济、社会、人的全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还要考虑后代人的利益,这就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使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主要着眼于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强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者之间的协调共同发展;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历史视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出发,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和生活实践活动,并且生产实践活动和生活实践活动是一种很强的对象性活动,是一个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历史过程,是人的自然化以及自然的人化的辩证统一。所以,人类要想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与自然环境和平相处、和谐共生,做到人与自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之所以为人,不仅仅是因为人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人具有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在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能够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性,用全新的视角把“人—自然—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统一体,进而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与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为了自然的可持续存在和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人的有些权利是必须放弃的,至少部分权利必须放弃。利奥波德说得好,当地图上没有一个空白点时,当大地母亲奄奄一息时,“40种自由有何用途”,人类只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中做到自觉尊重自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最近相关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初等教育]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我们广泛认可,特别是评价中的激励性语言对于维护并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全文]
[教育理论]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研究浅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学生开展全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担,同时还是对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全文]
[医学]脑卒中后足内翻的康复治疗进展研究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全文]
[互联网技术]浅谈云数据中心网络虚拟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1企业云数据中心 通过多层次IT基础架构,企业可以建立起所谓的企业云,将原有的企业传统IT基础设施进行充分的整合,形成...[全文]
[计算机硬件]影响计算机硬件系统故障的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多的离不开互联网,作为互联网载体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和...[全文]
[汽车工业]电动汽车高压部件耦合衰减的测试方法分析
引言 电动汽车的电器系统,不但包括传统燃油车的低压部件,还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器、DC-DC等高压部件。相对来...[全文]
[环境科学]土壤动物对土壤污染有什么降解作用
土壤动物是指有些动物它的一生或者生命的一段时间是在土壤中度过的,并且它的土壤生活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影响。土壤动...[全文]
[环境科学]地质统计学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
0 引言 地质统计学,近年来又被称为空间信息统计学,是数学地质领域中一门发展迅速且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它以区...[全文]